百强5A国际旅行社 品质旅游首选业务许可证:L-BJ-CJ00080
工作日:9:00 - 21:00周末:9:00 - 18:00
来源:中国旅行社发布时间:2012-08-10
新疆喀什一直都是我很向往去的地方,喀什和拉萨的不一样之处,在于喀什更能让我找到心里深处。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坐落于新疆西南部,距乌鲁木齐市1473公里。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依喀喇昆仑山,与西藏阿里地区为邻,西靠帕米尔高原,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接壤,北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阿克苏地区相连。喀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2000余年。喀什地区下辖1个市和11个县,全区总面积16.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9.4万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境内主要民族有维吾尔族、汉族、塔吉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蒙古族、锡伯族、满族等31个民族。喀什市是喀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南疆重镇,素有“丝路明珠”之美称,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2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喀什市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高台民居是名城许多景观中既有文物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有着深厚的维吾尔民族文化内涵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民俗景观。喀什噶尔老城东南端黄土高崖上有一处维吾尔居民小巷,维吾尔名叫阔孜其亚贝希巷,意为高崖上的土陶。喀什老城内地势最高的这一条长达数百米的高崖,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己存在,相传东汉名将班超、耿恭曾在这留下足迹,公元九世纪中期喀什拉汗王朝时,就把王宫建在这个高崖的北面。高崖的南面与北面原来都是连在一起的,分南北两端。
据传在数百年前一次从帕米尔高原突如其来的大山洪把高崖地带冲出一个大缺口,从此南北割断,分成各自独立的两个高坡,目前高台民居就建在南坡上。高台民居地势崎岖,人口密集,小巷众多,纵横交错。走进小巷,就犹如走进了维吾尔族的风情画中。那些并未经过规划的、任意建造的、根据住宿要求和在原住地向周围延伸,向高任意加层楼上楼、楼外楼,民居错落有致的排列出幽深却四通八达的小巷。
高台民居的特点:1.平面布局自由灵活。住宅有平房、二层楼房、三层楼甚至有七层楼,充分利用地形和空间,从崖上、崖下都可上下。2、庭院有强烈的封锁性。既能满足维吾尔族人民家庭生活的要求,又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起到防风防雨的遮蔽作用。3、简朴改变多端的外形。维吾尔族建筑外墙凹凸线脚不多,墙面大方流畅,户外大门,多为两扇门,端庄厚实,门上镶有、刻有图案花纹的铜质、铁质护板压条。吊装两个碗大的门环供上锁用。沿街外墙用土坯砌成,抹上麦草泥,数十年甚至百年依然如故。也有用白石灰涂刷的。4、室内建筑分为主人居住室、客厅,两侧多为子女和同代家族的住房。住室内不设木床,几乎都睡在土坑上。墙壁上则建有敞开式的墙壁柜,有很多层,放置生活用品。客厅墙壁上壁柜更有伊斯兰建筑装饰风格,周围有维吾尔传统的石膏花边图案。大一点的庭院屋前通常有回廊、回廊立柱上雕刻有各式花卉图案,回廊下有木匠旋制出来的、圆形粗细间隔长短不一的木质护栏。5、高台民居的悠久历史,有些古老的民居大多都有数百年历史,也有一些民居世代相传,迄今保留了三四百年。有些大的民居院落内住房多达一、二十间,楼上楼下、两侧厢房几代人同住一个院落,是真正的四世同堂。
香妃墓是阿帕克霍加麻扎(麻扎即陵墓)的别称,坐落在喀什市东北郊5公里处的浩罕村,始建于1640年,是今新疆境内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伊斯兰教“霍加”(即圣人后裔)陵墓,墓主为喀什噶尔“霍加政权”国王、白山派首领阿帕克霍加及其家族5代72人。相传墓中还葬有清朝皇帝的“香妃”,故该地群众又称之为“香妃墓”。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班超纪念园坐落于喀什市吐曼河畔,多来提巴格路以南的盘橐(tuo)城,又名艾斯克萨城。据《后汉书》记载,公元一世纪的盘橐城是西域疏勒国的王城,东汉“明章盛世”时,是班超、班勇父子经营统一西域的“大本营”,所以有的史料干脆称之为“班超”城。现存的“班超”城仅遗留一段长约8米、高近3米的旧城残垣。1994年在原址开工修建了“班超纪念园”,除了城口的牌坊外,园内建有一座3.6米高的班超塑像,以及与他出生入死的36勇士雕像,高约1.9米的勇士们整齐地围绕在班超像的两侧,诉说着发生在这儿的传奇故事。
¥起
¥起
¥起
¥起
¥起
¥起
¥起
¥起
¥起
¥起